雖然我國建筑業(yè)產值規(guī)模巨大
,但產業(yè)集中度不高
、信息化水平落后、建筑業(yè)生產效率低的不足依然明顯
。盡管我國建筑企業(yè)一直在提倡集約化
、精細化
,但沒有信息化技術的支持,生產效率很難改善
。而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的出現為建筑企業(yè)的精細化管理提供了可能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和大容量
、高性能計算機硬件的開發(fā)使用
,建設規(guī)模大、建設周期長
、參與方多的建設項目信息技術化已經成為可能
。
具有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
BIM的本質是通過建立一個數字模型來整合建筑全壽命周期內的所有信息,包含設計
、建造
、運維管理等各個環(huán)節(jié)
。相對于CAD制圖,它最顯而易見的特點是將設計者的意圖從3D展示轉變?yōu)?D
。通過數字信息仿真模擬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實信息
,因此具有可視化、協(xié)調性
、模擬性
、優(yōu)化性和可出圖性五大特點。中鐵四局作為中國BIM發(fā)展聯盟的會員單位
,2014年在承建的(北)京沈(陽)客專TJ-5標采用了BIM技術
。這也是目前國內首次在鐵路施工中應用此類技術。該工程標段全長42.43公里
,主要內容包括路基
、橋梁、隧道以及箱梁的預制和架設
。全標段設4個工區(qū)和一個龍城梁場
。中鐵四局京沈客專在拌和站、路基壓實
、箱梁靜載
、
智能張拉、試驗
、隧道圍巖監(jiān)測
、隧道安全管理等方面開展了BIM技術應用的試點。
據負責BIM技術研發(fā)的中鐵四局副總經理
、總工程師伍軍介紹
,在施工中,相對于傳統(tǒng)的現場技術管理
,BIM技術在計量精確性
、技術指導性、現代化管理
、現場可控
、成本控制五大方面有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梢哉fBIM技術的引入
,為工程的順利推進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精確計量提高速度
在計量精確性上
,BIM技術應用能夠更精準地掌握實際的材料消耗和使用情況,通過初步建立的機械、工裝結構庫
,可以大大提高以后的建模速度
。建立的工法庫,除含有施工工藝外
,還含有精確的機械
、材料等定額信息。
“傳統(tǒng)意義的物資供給
,一般而言
,是工程部計算工程量,提供給物資部
,由物資部核準后向現場供料
。但實際情況是,由于工程技術人員技術水平的不同
、責任心的差別,計算的物資量往往與現場的需求差異很大
。物資部是供多了浪費
、供少了影響現場進度。但通過BIM建立模型后
,就可以精確地計算箱梁的工程數量或者指定部分的數量
,并導出工程數量表,直接提供給物資部和現場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本┥蛄簣龉そ洸坎块L胡偉說。
全方位提升效率
技術上
,BIM可以充分發(fā)揮技術指導的作用
。通過生成3D指導書,能夠在電腦和IPAD上自由播放
。在電腦上能夠精細地展示每道
工藝流程,大大降低了現場作業(yè)工人對下一步工序的接受難度,起到了指導工人施工的作用
。尤其是在梁場大規(guī)模的鋼筋加工中
,將
鋼筋模型導入到鋼筋數控加工設備中,進行鋼筋自動化加工
,可以大大提高鋼筋加工的進度
、提升效率。
在管理方面
,BIM技術可以單獨生成每道工序的管控二維碼
,現場技術人員通過手機掃描,向遠程系統(tǒng)發(fā)動指令,啟動相關工序流程
,并實時反映在系統(tǒng)界面上
,使系統(tǒng)畫面始終與真實場景保持一致。比如在混凝土澆筑前
、報檢結束后
,用手機向系統(tǒng)發(fā)送GET指令,并啟動
混凝土澆筑流程
。系統(tǒng)會自動短信提醒流程的相關人員
,如生產指揮員、實驗室管理員
,及時開展?jié)仓ば虻纳a組織和設備調配
。當出現滯后工序時,在系統(tǒng)上能備注滯后的原因
,通過對比分析
,系統(tǒng)還能夠給出影響箱梁生產進度的主要工序和影響該工序進度的主要原因,為改進生產組織提供依據
。
成本上
,BIM因可視性強,因此可以對每一道工序進行合理計算
。在每一個工序都合理的基礎上
,最終實現成本的降低。
中鐵四局四公司BIM技術組副組長馬海賢說:“鐵路信息化
,是大數據時代
、互聯網+時代的發(fā)展結果。在鐵路施工上引進BIM技術
,也就意味著鐵路施工大數據時代的到來
。通過BIM技術信息系統(tǒng)的應用,我們更體會到通過信息數據的自動采集
,避免人為因素造成的信息不準
、誤差過大等問題。工程建設信息的快速傳輸
、數理統(tǒng)計自動分析給各級管理者作出科學決策提供了依據
選擇舉報原因